其他

憋到内伤,为什么律师的笑点这么高?

2018-01-06 Fay 智合法律新媒体

作者 / Fay

来源 / 智合法律新媒体


我有一群律师朋友。

我的微博上充斥着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”、“卧槽红红火火恍恍惚惚”、“666”,他们的微博上则是“持续关注”、“值得思考”、“发人深省”等词。

如遇社会事件,我在一心吃瓜,点评瓜甜与否,他们在针砭时弊,呼声振聋发聩。

这就是我们之间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鸿沟,也是为什么我发一个笑话到律师群里只有我一个人笑得打跌,其他人则全体陷入沉默的原因。发一个尬笑“哈哈”已然是给面子的那一批了。

律师的笑点普遍很高,这可能已经成为他们不成文的传世行业准则了。

我有一个小姐妹,法硕毕业,在律所跌打滚爬地实习之后终于拿到了律师证,凭借着聪明的脑袋、过人的口才、缜密的逻辑终于可以独当一面。她的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,事业一帆风顺,不出几年说不定就成为行业翘楚,一代知名美女律师。

可是,她在一次上庭的时候,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和这个行业的格格不入。

因为她在听对方陈述的时候,笑场了。

周围人一脸严肃、目不转睛的时候,在这个针落地都能响出几段回声的气氛中,她笑场了。

她在一群人投来的困惑目光中,狠狠地揉了揉脸,然后咳嗽了数声。

“如果当时地上有个洞,我当场就进去了。”她在跟我喝下午茶的时候,对自己也有些痛心疾首,“没有洞,沟也成,给条缝我也钻了。”

她没多久就宣布退出律界,转身文坛,让自己可以放肆地笑点低。

后来有一天,她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很好笑的段子,立刻发给我,我俩互发哈哈哈笑了十分钟,想起来还是能时不时地笑一笑,但是当我们分别发到了律师朋友的群里,收效甚微。甚至有律师提出了这个笑话内容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。

……

一个笑话而已啊?

我们突然感觉,研究一下律师笑点为什么这么高是十分值得的。



总在试图找出破绽

可能是因为平时工作的需要,律师们的脑子永远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。

无论他的委托人提出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,他们立刻想出了十个以上相关的问题。比如委托人一句“我这个合同签了,可是对方到现在还没给钱”可能就会引起律师脑中九曲十八弯了。

“合同的种类是什么?”

“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是什么?”

“他们逾期的时间有多长,合同中有详细规定吗?”

“现在委托人手上拥有什么证明?”

等等等等。

无论大体框架还是细节问题都面面俱到。

再者,出于在庭上侃侃而谈的职业习惯,他们总是想要去找到对方的漏洞以驳倒对方的观点,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本能。

对于碰到一个笑话这种情况,律师下意识地也会在脑中同样转那么多弯,想完所有类似的上述问题之后,他们或许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笑话……

而对于一个笑话居然浪费了自己这么多的脑细胞,想到自己居然傻傻地还当真了,脑中都已经从起诉管辖到二审上诉过完了一遍,还怎么笑得出来!绝对是心(nao)如(xiu)止(cheng)水(nu)。



个笑话?

累了,没兴趣

律师是一个注定表面光鲜、内里艰辛的职业。

律师们的工作时间,很少少于八个小时,他们的双休日往往也都忙于奔波。委托人的一个电话,他可能就需要从上海飞到北京,然后再赶回来参加周一的会议。

这样生活节奏快到飞起、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生活,可能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,分一点时间来听笑话并思考他的笑点就有些奢侈了。

我曾经和几位朋友出来吃夜宵,其中有一位刚下班,风尘仆仆不说,嘴巴和脑子都没停下来对案子的思考。

在我们摇骰子喝酒讲了一个“你信不信我找一车面包人来打你”的笑话时,全场哈哈大笑,只有那位朋友愣了愣,勉为其难地笑了下。

众人皆惊:“你觉得不好笑吗?”

他疑问:“难道不是一面包车的人吗?”

我们:“……”

这种时候,对方已经累到笑不出来,再好笑的段子都会觉得你很无聊。



像包袱:

不是笑点高,而是憋功好

律师也是凡人,他们不是神仙。精彩的笑话当然也会想要捧腹大笑,但是……

这会给客户一个自己不正经的印象吗?

这会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受到质疑吗?

这会让自己以后说话的威慑力打折扣吗?

这样的偶像包袱往身上一背,自然就要憋着点了。可千万不能因为一个笑话而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啊。

真想笑,可以回家躲被窝里慢慢笑,放声笑,在客户面前,还是端着点儿吧。

那么如何憋得自然、憋得流畅呢?这就到了考验律师们演技的时候了。

不过既然是偶像,这点要求自然不在话下。

沉思状掩嘴时悄悄抚平上扬的嘴角、低头一声干咳化解笑意、优雅地端起茶杯把笑容隐藏在杯盖后面都不失为一些妙招。

不过千人千面,律师也当然是千姿百态,不可同一而论,有严肃的自然也有幽默感强的。

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律师呢?

责编/Ethan 编辑/Angie  分类/原创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